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這么多產品或者設計看起來都一樣?從表面上看,設計師可能已經找到了理想的外觀模型,所以不需要改變任何東西,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原因其實是根深蒂固的,打破外觀模型的關鍵是首先了解原因。這樣我們才能有新的設計,做出新的產品。
我很驚訝地發現兩個相似的設計都贏得了國際知名的IF國際設計獎的概念將。簡易針(左)和PPIN針(右)都是浙江大學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
相似的設計我們是經常見到的,我們都很好奇為什么設計師老是會有相似度這么高的設計作品,設計作品的獨創性為什么沒有得到體現!下面我們就來探其究竟。
在相同或類似的設計綱要下工作
我們有相似設計產品的一個最大原因是這些設計有相似的設計綱要。上面的針的設計很有可能是一個大學的設計項目,因為我注意到這些設計者來自同一所大學,假如老師給他們一個相同的設計主題也就是設計綱要相同,那么他們設計出來的產品相似也不足為奇。
按照同樣的認知方式,設計師在做其他產品設計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產品設計綱要。不同的設計師都在做這件產品的設計,那他們最后出來的設計作品相似的可能性也會增大。雖然這樣的設計綱要在以前不是那么常見,我們的設計師需要通過挑戰性的假設和關注設計項目本身的問題和設計目標來制定更好的設計綱要,給自己發揮創造性的空間。
設計綱要的過度限制
雖然我相信設計綱要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設計綱要對我們的設計限制過多的話那肯定不是一件好事。當你在做一個產品設計時,客戶要求你把產品的外觀做出一些調整,但是給我們的操作空間有沒有那么大,那我們就算有好的想法我們也沒有辦法把他落實到產品上去,那修改后的設計產品在外觀上和原產品肯定差距不大的。
客戶對我們的設計的過分要求或者限制,就很可能會導致相似的產品。雖然不是每個設計師都珍視的東西,但不幸的是,消費電子產品設計師大多數設計師設計工作的主要部分,這可能也是為什么許多產品在該行業看起來非常相似的原因。
許多客戶可能根本沒有考慮后果,但僅僅是出于純粹的財務原因限制了設計活動。他們也可能天真地認為一個設計就是外觀的設計,只要改變它的外觀,就會給他們一個新的產品。
類似的設計過程或方法
概括地說,使用類似的設計過程或方法也可能會導致類似的外觀設計。是在大學設計課程中,老師都會給我們介紹同樣的方法來進行設計改進。盡管這不一定是壞事,但后果就是學生缺乏創造性,他們的學生后來做設計時出類似設計方案的幾率大大增加。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假如你的設計工作室沒有這樣的工作流程或者類似的設計方法,強調突出設計師的個人色彩,發揮設計師的才能,沒有給設計工作那么多的條條框框,那這樣出來的而設計作品更定是獨一無二的。像很多杰出設計師他們的個人風格都很強烈,所以他們的設計作品也無可匹敵。好的設計公司就應該鼓勵團隊以某種方式處理問題。設計工作不是流水線作業,我們要給我們設計師發揮的空間,這是相當重要的。
設計低復雜性產品
低復雜性產品,一些設計師也稱之為低技術或無技術產品,可能導致設計出來的產品非常相似。事實上很多產品都被定性下來,設計發揮的空間已經不大。像針、餐具、盤子、家具、燈、牙刷這樣的東西,制作起來都是相當簡單的,很難做到與眾不同。我經常驚訝于設計師能繼續用如此簡單的產品創造出新的設計。有時產品越簡單,設計就越困難。
設計過度模仿
設計師設計產品都會去找一些好的設計案例供自己參考,但如果對設計把握的不好,沒有注入新的設計元素,我們對他人產品的參考就會變成模仿,那么設計出來的東西和別人的差距就不大。借鑒別人的設計經驗沒有問題,但是模仿抄襲是不可取的,模仿的東西不能贏得行業的認可,只有具有創新性的產品才會得到大眾的青睞。
上面的這些情況都會導致相似的產品或設計。我們要知道設計是指設計師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技術性的創作與創意活動。創造性是我們設計師不能舍棄的東西,設計師失去創造力就如人失去了生命,那是極其危險的。只有滿足人們需求的新產品才能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