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焦慮的原因
在網上看到很多設計師對工作產生了焦慮感,這種焦慮感我也感同身受的經歷過,主要來源2方面:一方面,設計技能的提升瓶頸,面對95后的一些年輕上進的新銳優秀設計師感到壓力。另一方面,我認為還是在項目合作里設計思維的局限性,對行業的寬度不夠。
總之,這些焦慮來源都是職業能力上的提升。
設計職業生涯里常遇見的2個轉折點
Nathaniel Leibowitz等學者在《數學心理學雜志》上的論文表明能力提升與學習積累時間的曲線特征。剛入門屬于緩慢起步期,能力和大多數畢業生一樣在同一起點,屬于低階段的技能層。進入快速提升期是需要在某一個方面積累沉淀,深入學習,迅速提升。進入高原期則需要組織團隊、高瞻遠屬、制定戰略共同來解決問題達到目標。
設計師第一個轉折點:起步期跨越至提升期,大約是在工作5年左右時間。大多數人在工作的第0—5年里像打怪升級一樣,經歷從初級設計(0-1年)、中級設計(1-2年)、資深設計(2-3年)、高級設計(3-5年)的職業提升,前5年一直專注于設計技法、項目經驗、理論知識、方法論的沉淀。
到了工作5年左右時候會面臨設計提升瓶頸,這個瓶頸就是:如何繼續在專業領域繼續深造,還是要轉交互、產品?……
設計師第二個轉折點:提升期跨越至高原期,大約是在工作8年左右。主要針對中層管理向上提升,對未來要面臨行業趨勢的變化?我們看到很多公司的VP、高管在35歲已經完成了職業的上升,但是對于很多一直處于中層的管理者來說向上提升卻是一個很大的瓶頸。
這些瓶頸根源就是:一些新的行業崛起趨勢,趨勢下的由內而外的賦能,其次是管理上的一些底層核心能力:格局、思維、魄力、決策、擔當等等方面。
是否可以一直做設計師做到40歲?
我對身邊的設計朋友做了簡單的調查,大多數一致認為很少在職場中看到40歲以上的設計師?從現有的環境來看,30歲以上的設計師就已經面臨找設計工作困難的處境,很多人選擇在工作5-10年轉了管理崗或者轉向其他行業,還有部分選擇了設計創業。
小米的設計合伙人黎總今年已40歲,他是最早一批的ui設計師,現在他仍然在從事與設計有關的工作,但是他已完成從單一設計職能轉化設計管理高層。40歲對于設計師來說并不是關鍵點,而是設計師到了40歲是處于單一設計技法表現職能?還是處于多維、高格局的設計職能?
未來,對于熱愛設計事業隨著年齡增長的設計師,如何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立足之地?我認為是發揮自己設計優勢,早期做好職業規劃與定位,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接下來,下面的4個職業發展通道、職業規劃的一些方法,能讓我們在未來不確定性中更加從容面對。
— 02 —
設計師職業發展4個通道
在BAT一些成熟的互聯網公司都會有十分清晰的職級系統。設計師可以根據自己專長可以做出不同職業發展的規劃與職業晉升。簡單來說有這4種職業發展方向:設計專家、設計管理、設計咨詢、設計創業。
專注于縱向發展—設計專家
我們如何從初入設計職場提升專業能力發展到設計專家呢。我認為首先在1-3年內需要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不斷學習、風格練習、嘗試不同的表現、并且善于總結、沉淀自己的設計方法。
其次,在項目中盡量走出簡單的設計表現,走向更高的、深入的設計思考。例如通用性設計原則、簡約設計、人性化、多元、包容性設計等等。這些設計原則與理論早已到處都是,但是,在不同項目實際應用中會有不同體會與更深思考。
有一位站酷推薦設計師,在還未畢業時,就通過在校期間的項目實踐提升自己專業能力,并且專注于設計表現,深入思考、善于總結的設計師,畢業不到兩年已經成為阿里的設計專家。另一位是現在支付寶的設計專家,他這兩年來一直把自己的一些設計方法做了一系列的輸出,主要有刪格系統、黃金分割、顏色等等這些設計專業的知識做了深度的研究與總結,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論,被很多設計師受用。
我們看一下阿里設計專家的招聘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設計方法沉淀、創新力、項目推動力、溝通能力。說簡單一些就是具備前瞻創新設計表現為主,具備高效解決問題能力為副。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不可缺少。
專注于橫向發展—設計管理
在設計師發展到高階設計師后,面臨的選擇會更多,有一部分人轉向設計管理?,F在國內的設計管理基本都是從設計師發展起來,在公司屬于中層管理者。主要職責在于站在設計角度,組織精干設計隊伍為公司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側重點在于:效率、領導力、決策、跨部門協調等方面。
例如樹立明確目標、合理分配設計角色,發揮每個人的特長調動積極性,梳理流程與規范提升團隊間的合作效率。幫助團隊的人積極爭取資源,解決問題,創建愉悅的氛圍,提高團隊的專業質量等等。
體驗設計咨詢
在國內耳熟能詳的設計咨詢公司有:唐碩、洛可可、Eico、Rigo、IDEO等等,設計公司做的事不是針對單個界面的優化,而是從全局入手,更具有策略指導意義,設計咨詢公司的設計師更偏向于全鏈路、服務設計師,對設計師的思維和格局要求更全面。例如摩拜的早期設計策略是eico設計。還有小罐茶的整體設計體驗方案是由唐碩完成,唐碩對小罐茶的定位,產品服務、環境傳達和行為等方面優化體驗,從各個維度鏈接消費者的體驗。
另外還有一種方向,設計師發展到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會作為公司的咨詢專家去公司指導設計部門。例如相老師,張子健老師都是行業內經常被聘請的指導專家。
設計創業
在現在國內的商業環境下,小公司的處境并不好過,尤其對于設計創業者,這個身份更像一個商業人,如何做好市場調查、維護客戶關系、找到優秀合伙人、股權分配、以及公司財務收入等等,這些勞心費神的內容跟設計可能都八桿子打不著,但是是設計創業必經過程。
我有一位朋友,他從品牌公司離職后,自己創立了設計品牌,他的設計作品經過了幾年沉淀逐步走向了國際市場,曾經有過一次因為合作廠的顏色品質導致整批的產品廢掉,這其中的付出并非普通常人所能及。
(下圖是他創立的品牌作品)
四個設計職業通道的核心能力
在了解完設計師4個職業發展通道后,簡單提煉下這4個方向的核心競爭力、基本能力。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設計專家、還是設計管理、設計咨詢、設計創業,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設計能力、審美能力、設計理論、設計表現等。核心能力是不同方向設計形成差異化的關鍵因素
設計專家核心能力:設計趨勢、設計方法論、推進執行
設計管理核心能力:團隊管理、行業趨勢、效率至上、影響力、領導力
設計咨詢核心能力:跨界多維思維、解決方案、洞察力
設計創業核心能力:商業模式、商業價值、創造力
— 03 —
如何做好設計師的職業成長規劃
1-向內自我了解—最大發揮優勢
為什么要要先自我了解優勢?
喬治莫舍是哈佛商學院1963屆的畢業生,他把這一生經驗總結為:仔細考察自己優勢和劣勢,利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工作,通過與人合作平衡自己的劣勢。保持專注,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到最好。
設計還是偏重于技術,某一個領域或者某一方面的突出是加分項,這也是形成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重要途徑??墒沁@個簡單的道理很多設計師并不清楚,尤其對于資源一般、背景一般、家境一般的設計師來說,唯一能要做的就是把有限的精力聚集起來專注在一個方面,做到極致。
這里的極致在設計上的表現就是,當我們提到書籍裝幀就會想到呂敬人,當我們提到ui設計會想到牛MO王……,這些是形成我們身上獨特的標簽。對于進階中的設計師同理,在作品里能形成獨特風格與專屬標簽。例如:圖標達人、動效達人等等。
元認知讓我們找到自己優勢幾個方法:
通過元認知對過往的事情回顧,也就是反思。對自己教育經歷、家庭經歷有個了解,并能總結到自己在哪些領域和哪些事情做起來是輕松的,喜歡做什么樣的事情?這樣能發現自己的長處和興趣點??梢哉疫^去的事也可以找同階段比自己優秀的人,從他們身上分析出優點對比自己不具備的,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去制定計劃。(參見公眾號《元認知》相關內容)
對比法:通過在實際項目中,與同等付出的同事進行對比,列舉出自己做的好的地方,通過不同項目的對比后,當我們發現多次重復的優點后,就需要進行放大,追求極致,積淀形成自己體系。
追溯法:我們現在所表現的特征很多影響的來源與原生家庭和教育,我們也可以從小時候喜歡做的事,或者從父母那里發現一些特征。比如我:我的母親是一個極具智慧與洞察力的人,而這方便我也越來越明顯在我身上發現。以及我小時候喜歡琢磨小創造小發明這些都與我父母的特征有很大聯系。因此這幾點也是我一直致力在做的方向:產品創新設計。
實驗法:找到與設計相關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給自己一個期限,一個月或者三個月,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堅持投入去做。如果自己能達到不斷追求極致,那就是這個方向與優勢適合我們。
2-明確目標—規劃&行動
(1)清楚自己位置。首先我們得認清自己在行業的位置,并不是去了一線公司就代表自己的位置高,也不是去了創業公司就代表行業位置低,我認為還是自身專業能力是最具說服力的。前面說的一位站酷設計師,最初進入的是一家初創公司,做了很多被人認可的優秀作品。
(2)找行業參照、跟對人:找到自己自己擅長領域優秀的人,在剛參加工作時期我曾經從第一頁翻到最后一頁看遍了賈偉的微博,并且把一些我認為特別好的話都摘抄下來。比如創意是水,溫和的力量。還曾經把日本杉浦康平的所有作品都搜集起來研究他的特點。
其次,可以在職場中、行業里找到自己可信任,值得去跟的人,學習她們的方法。
(3)制定詳細學習機會。
在明確職業方向后,我們就需要制定一份自己的學習計劃。這個計劃我建議是一年的計劃。所謂十年目標,我認為很少有人能達到,這種短期學習計劃更具可行性。
以下舉例:給自己制定的一年(3-5年品牌設計師學習計劃)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專業水平,沉淀自己方法論。
(4)給自己設計不同階段挑戰。
做常規的日常學習其實只要堅持就很容易,需要給自己設定一些更高的挑戰,比如在我們做完第一個季度的學習后,成果有12個字體練習、看完6本書、3個品牌案例,那是不是可以在公司內或者在一些機構嘗試找一些可以實踐的機會,實踐出真知。
簡而言之:新的挑戰是我們突破某一階段反復學習的的突破口,遇到新的問題,提升新的思維。
3-建立自己獨立思考,提升思維與格局
在我們建立了自己的知識框架后,通過一些實踐練習提升了自己的技能,也在挑戰中解決了一些困難,很快就會突破瓶頸期,進入了良性的快速提升期。在這個提升期,需要反思和總結,有自己的獨特觀點,對未來設計趨勢的判斷,以及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
很多設計師習慣打開百度搜索看別人的經驗、作品,實際上,在公司遇到的問題都是針對實際情況產生的,而每個公司的特征也不一樣,是需要實驗和假設或其他方法探索論證的,我們往往會看到公司的管理高層在面對問題思考的深度以及直擊問題的關鍵,都是很多普通員工不及的。